张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12月,是张槎街道办事处为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,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,促进个人、家庭、社区和谐发展而特别组建的一个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。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、民间化运作管理的模式,由佛山市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运营。
2015年11月30日服务合同期满,社联撤出张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。
四大特色服务:
“异乡桃园”外来工服务:
作为一个工业园区型街区,张槎街道辖区内企业园区及外来务工人员众多,外来务工人员多达20万,这部分群体的需求主要体现为社区融入困难及子女教育缺乏支援。根据社区情况,中心推出“融情张槎”外来儿童社区帮助项目计划。
该项服务计划主要分为两个进阶,开展亲子或青少年的手工DIY、运动会、读书会、体验营等活动,一方面让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,提升个人技能,推进亲子、朋辈群体间的关系,父母和孩子间有更多的互动与沟通,孩子也非常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,收获同辈间的友谊;另一方面,以孩子为契机,中心服务为平台,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与本地社区家庭的相互沟通交流,进而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融入。
“俊采星驰”企业和园区服务:
中心根据前期对张槎企业园区的调查,推出“张槎之梦”企业园区服务项目。通过“张槎之梦”企业园区服务开展,搭建企业—社区参与及交流的平台,推动企业参与和谐社区建设,通过激活企业的资源及优势,促进企业对于社区外来员工的关注,帮助其构建个人家庭支持网络,逐渐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社区氛围。
项目已开展的服务中,主要是身心健康、文体类活动,以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。其中的“红绳手链DIY学习小组”、“电子商务岗位培训小组”、“网站管理培训”、“健康身心灵——瑜伽学习小组”、身心灵之美——喜乐瑜伽学习小组等非常受到服务对象的热捧。特别是喜乐瑜伽学习小组,参与的组员表示自己在活动中将积压在心中的负能量(通过音乐疗愈法释放压力)释放了出来,在哭的同时,解放了自己。
“怡然之家”长者服务:
社区长者通过参加中心开展的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教育计划”服务,能够掌握到慢性病的相关知识,运用在服务中学习到的健康知识调理身体,保持健康,例如参加了中心开展的讲座,长者能够了解到一些疾病的食疗方法和预防措施。
中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服务,丰富社区长者的生活,扩大了社区长者的社交圈子,让更多的长者能够在活动中互相认识,增加交流沟通,令部分长者能够在同辈群体中获取心理上的支持。此外,透过丰富的活动中,社区长者的一些特长、技能得到挖掘,例如手工、烹饪等方面,让社区长者在发挥所长的过程中,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得到不断的增强。
“总角乐园”儿童青少年服务:
“总角乐园”指为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特别开发的学习、娱乐园地。“总角”是古代人未及笄和未加冠时梳的发式,因此常用来代指未成年人。中心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,设计了多样形式的服务内容,包括青少年玩具借玩、家庭影院,周六托管课堂等恒常服务,积极发掘社区有特长的义工资源,形成“社工+义工”联动机制,设计形式多样的康乐活动,满足社区青少年康乐性需求。同时积极回应社区青少年成长需要,设计专业小组及社区活动,如压力处理小组,人际交往小组及多种社区活动,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引与引导。
此外,中心社工还注重社区青少年能力的提升。领域能在兴趣类康乐服务的基础上,有计划地进行深入挖掘,组建中心兴趣俱乐部、青少年义工队伍,搭建平台,让青少年发挥主人翁精神,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。
常规服务项目内容:
“苍松翠柏”残障人士服务:
中心开展“阳光心灵”残障家庭支援计划,为低保残障家庭及康园中心学员提供深入的个性化服务,降低因残障原因对个人和家庭带来之负面影响,提升个人及家庭面对困难之能力,提升残障人士家庭生活质素。
中心社工积极探索资源,联合残联链接了企业、医疗等资源为残障人士搭建一个资源平台。中心与残联共同合作,链接到了手工产品制作等资源,让康园中心学员有所依托,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机能,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员家庭的收入。
透过中心的社区教育服务,居民增进了对残疾人的认识,社区和谐氛围得到不断的提升,残疾人家庭也获取了更多的社区资源。中心通过助残日实现微愿望、迎新春等活动,引进了各方热心企业人士、爱心义演团队等资源支援残障服务,促进了社区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支持。
“欣欣向荣”家庭综合服务:
中心开展的“幸福家庭”发展计划在一年的服务中,社工与社区参与家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。部分家庭已经形成习惯,固定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,如亲子故事会、家长沙龙等幸福家庭发展计划项目。
透过“幸福家庭”发展计划中的部分活动,中心聚集发展了一批积极的义工,部分活动有较稳定的义工带领,形成常规化服务,有一定品牌效应。如樱桃老师的亲子手工课、逸荷老师的家长沙龙、亲子烘焙课,已经有家长会持续地关注和长期参与。
参与“幸福家庭”发展计划的社区儿童通过服务,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良性的改变。在亲子故事会里面,有家长表示,持续参与活动后,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变得更为主动,如会变得更主动地打招呼,跟父母的关系变得亲近。
“及时春雨”一站式便民服务:
根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思路,按照构筑社区服务体系、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、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目标,中心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,除了为居民提供全面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,还可协助各社区做好在本街道辖区居住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。
2015年中心链接整合社区各类资源,建立社区网络平台,及时传递社区的咨询,形成居民便民网络。中心便民服务借助于整个中心的人力资源来整合,涉及到长者、青少年、社区、义工等领域,实行跨领域合作,优化资源成本,提升服务质量。
“桑梓情深”社区和基层组织建设:
中心通过“人、文、景”三方面工作,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,促进社区团队的组织孵化与发展,发掘和整合社区资源,反哺回馈社区,最终形成共生共存、和谐发展的效能型社区。
人:有社区居民持续性参与社区营造。发展自身潜能,发掘和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,组织与培育孵化,为居民提供参与平台;
文:营造社区居民认同的文化特色。挖掘和利用居民的兴趣爱好,传承、发扬社区居民组织文化,营造相互尊重、平等参与、共同参与的文化氛围。
景:为居民营造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。协助居民发掘自身、社区资源,促进居民的自我能力提升,同时能把自己的能力回馈到社区,共同营造共生共存、和谐发展的效能型社区。